生命学院刘念团队揭示l1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活性调控染色质拓扑结构域边界的形成-凯发k8

生命学院刘念团队揭示l1反转录转座子的转录活性调控染色质拓扑结构域边界的形成-凯发k8

2024-04-16 23:54:05

转座子 (transposon) 是基因组中可以移动的dna,存在于几乎所有生命体中,最早在植物中被发现,并获得了198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转座子曾被称为基因组中的‘暗物质’,转座子活性与多种疾病和发育密切相关,但其具体生物学功能仍不清晰。转座子在人基因组中约占50%,其中l1反转录转座子约占人基因组的17%,是目前人体内唯一活跃的、并且能够自主转座的转座子。l1在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组变异、疾病发生以及个体发育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但是,l1如何影响基因表达以及基因组高级结构至今未被完全理解。

人的dna全长约2米,被精密折叠和压缩在只有微米级直径大小的细胞核中,形成了复杂的染色质三维结构。人基因组三维结构直接影响着基因的复制及转录等活性。染色质拓扑结构域 (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 tad)是染色质高级结构或三维基因组中最基本的结构单元,代表内部间相互接触频率较高的dna区域。tad会影响增强子与启动子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染色质拓扑结构域 (tad)的边界形成主要依赖于ctcf结合位点,然而人细胞中存在约20%不依赖于ctcf的tad边界,可能与转录活性有关,但相关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2024年4月10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刘念课题组在《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在线发表了题为“safb抑制能表达l1融合转录本的染色质拓扑结构域边界的形成”(safb restricts contact domain boundaries associated with l1 chimeric transcription)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转录活跃的l1能够富集rna聚合酶ii (pol ii),表达l1嵌合转录本,并产生tad边界。同时,核基质蛋白scaffold attachment factor b (safb) 对l1这一功能具有抑制作用。safb通过识别l1 rna转录本来结合转录活跃的l1 dna,抑制pol ii在l1上的聚集,从而抑制了l1的表达和tad边界的形成。作者指出,safb的c端e/r-富集区域具有结合l1 rna和形成相分离的功能,在抑制l1 转录及其染色质结构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分析不同细胞中的染色质高级结构,作者发现l1上tad边界的形成具有细胞特异性,与细胞中l1的转录活性密切相关。并且不同物种基因组中l1的插入数量和位点的差异也导致了相应位点tad边界的物种特异性。

综上,该工作发现line-1转座子的插入和转录能够形成染色质拓扑结构域边界,而核基质蛋白safb特异地抑制这一过程来维护基因组结构和基因表达(图1)。该研究揭示了l1在基因组进化和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的重要作用,也为研究rna及rna结合蛋白在染色质高级结构中的作用提供新思路。

图1: 转录活跃的l1可以聚集pol ii形成tad边界,并影响基因表达;核基质蛋白safb主动结合l1 rna转录本,阻碍pol ii在l1上的聚集来抑制这一过程。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刘念副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博士后洪雅强、别路垚、ptn项目2019级博士生张涛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颉伟教授、李丕龙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朱艳芬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沈晓骅教授对本项研究给予大力帮助。本研究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经费支持。

原文链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