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成果-凯发k8
-
04 dec
生命学院姚骏研究组发表合作论文报道双相情感障碍躁狂产生的机理研究
2020年11月23日,pnas以latest 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由生命学院姚骏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许琪和美国索尔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弗雷德•盖奇(fred gage)的课题组合作完成的题为”syt7缺陷通过削弱glun2b活性产生双相躁狂样行为异常”(synaptotagmin-7 deficiency induces mania-like behavioral abnormalities through attenuating glun2b activity)的研究论文,阐述了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躁狂情绪产生的机理...
-
04 dec
生命学院梁鑫课题组报道机械力感受神经元中特化细胞骨架的三维结构及其形成的分子机制
2020年12月2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梁鑫课题组在线发表了题为“katanin p60-like 1塑型机械力感受纤毛中细胞骨架”(katanin p60-like 1 sculpts the cytoskeleton in mechanosensory cilia)的研究论文。这一工作为进一步了解生物体感受机械力信号的结构和功能基础打开了大门。同时,本工作也首次应用电子断层成像的方法对神经元树突末梢中高密度的骨架结构进行了在体原位分析,为解析该类复杂结构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
-
02 nov
生命学院潘俊敏和梁鑫课题组合作在elife报道马达蛋白kinesin-ii对纤毛长度的调控
2020年10月28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潘俊敏和梁鑫课题组合作,在elife期刊上在线发表了题为“马达蛋白kinesin-ii参与“鞭毛内运输”与纤毛长度调控的功能解析” (functional exploration of heterotrimeric kinesin-ii in ift and ciliary length control in chlamydomona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kinesin-ii异源三聚体的组成特性对于“鞭毛内运输”(intraflagellar transport,ift)的必要性,同时探讨了该类分子马达的运动速度在纤毛长度调控中的作用。
-
30 oct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方显杨课题组与化学系李景虹课题组合作揭示黄病毒属抗核酸外切酶rn…
2020年10月30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方显杨课题组与化学系李景虹课题组合作,在《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黄病毒属抗核酸外切酶rna (xrrnas) 机械稳定性各向异性的分子机制”(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mechanical anisotropy of flaviviral exoribonuclease-resistant rnas (xrrnas)) 的研究论文。
-
29 oct
生命学院颉伟课题组在《自然》发文 揭示哺乳动物合子基因组激活过程中rna聚合酶参与…
2020年10月28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颉伟研究组在《自然》期刊上发表题为《rna聚合酶ii在早期胚胎合子基因组激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the landscape of rna pol ii binding reveals a step-wise transition during zga)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小鼠早期胚胎中rna聚合酶ii通过“三步走”的模式参与实现基因组激活的过程。该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合子基因组激活(zga,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这一重要生物学事件的基本机制,也为早期胚胎发育相关疾病与辅助生殖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16 oct
生命学院戚益军课题组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程祝宽课题组合作揭示水稻生殖特异phasir…
2020年10月15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戚益军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程祝宽研究组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了题为“21-nt phasirnas 在水稻雄性生殖细胞中介导靶标mrna的切割”(21-nt phasirnas direct target mrna cleavage in rice male germ 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鉴定和分析了水稻雄性生殖细胞中的phasirnas (phas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及其靶标,并阐明了21-nt phasirnas通过切割mrna调控靶标基因的作用机制。
-
17 sep
重大突破! 清华大学李赛团队与浙江大学李兰娟团队合作解析出新冠病毒全病毒三维结构
1. 冷冻电镜断层成像及子断层图像平均重构技术首次从内到外地揭示了真实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病毒三维结构。该结构将在电子显微镜数据库公开,对疫苗及抗体研发、疫情防控宣传、科普教育、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具有十分重要作用。2. 原位解析了新型冠状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天然构像和分布,对疫苗研制及抗病毒药物研发具有重要科学意义。3. 通过质谱分析了病毒刺突蛋白的原位糖基化组成,对灭活病毒疫苗或是体外重组疫苗的研发以及抗体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开创性地揭示了新冠病毒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np的天然结构及其分子组装机制。
-
17 sep
生命学院方显杨课题组合作报道长链rna位点特异性自旋标记新方法及其应用
近日,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方显杨课题组与美国南加州大学化学系peter z. qin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化学科学》(chemical 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基于非天然碱基对系统的非变性条件下长链rna转录后位点特异性自旋标记技术”(posttranscriptional site-directed spin labeling of large rnas with an unnatural base pair system under non-denaturing conditions)的文章。
-
10 sep
生命学院张伟课题组发现机械力调节进食新机制
2020年9月9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张伟研究员课题组在《神经元》(neuron)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内脏机械感受神经元通过piezo控制进食”( visceral mechano-sensing neurons control drosophila feeding by using piezo as a sensor)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关于机械感受产生饱腹感的神经机制的最新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