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成果-凯发k8
-
09 sep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颉伟团队总结合子基因组激活调控因子(licensor 和specifier)及其工…
合子基因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 zga)作为生命起始后的第一个转录事件,是启动胚胎发育程序、推动早期胚胎发育由母源基因组控制转变为合子基因组控制的重要转折点。由于研究材料有限,人们对 zga 的发生机制(尤其是在哺乳动物中)的发生机制知之甚少。随着单细胞和微量细胞基因表达和染色质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近些年研究发现伴随zga的发生,表观基因组和转录组会经历剧烈的重编程现象。参与zga启动的多类调控因子也...
-
07 sep
生命学院隋森芳课题组和王宏伟课题组合作揭示人源生物素依赖型羧化酶mcc的激活机制
生物素依赖型羧化酶对涉及羧基转移的各种代谢过程至关重要,它们在糖异生、脂肪酸合成和氨基酸分解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酶家族在人体中包括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它是脂肪酸合成的关键;丙酮酸羧化酶pc,对糖异生、脂肪合成至关重要;丙酰辅酶a羧化酶pcc,参与某些氨基酸和奇数链脂肪酸的代谢;以及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mcc,负责亮氨酸分解代谢。基因突变造成的这些酶的缺乏或功能缺失可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如丙酸...
-
27 aug
生命学院戚益军课题组发现rna聚合酶pol v转录产物在调控基因表达和植物抗病虫中的全…
真核生物有三种非常保守的rna聚合酶, pol i、pol ii和pol iii,它们分别产生rrna、mrna和trna等不同种类的rna。而在植物中,还存在两种额外的rna聚合酶,pol iv和pol v。pol iv和pol v转录本在rna介导的dna甲基化(rddm)通路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pol iv转录本可被加工成24-nt sirna,sirna与ago4蛋白结合,并通过与pol v转录本互补配对,将ago4复合物招募至靶标位点,介导dna从头甲基化。戚益军课题组前期意外发现,与野生...
-
26 aug
生命学院隋森芳课题组解析了首个蓝藻藻胆体-光系统ii超级复合体的细胞原位3.5 å三维…
藻胆体(phycobilisome, pbs)是蓝藻和红藻主要的捕光天线,通过共价连接的色素团(bilins)将捕获的光能以极高的效率传递至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 psii)和光系统i(photosystem i, psi)的反应中心以诱导光-化学能量的转化。虽然大多数光合作用相关蛋白复合物的结构已通过体外纯化的方式得到了解析,但在细胞内的天然状态下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以及能量传递的途径尚未得到解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隋森芳院士课题组...
-
23 aug
清华生命学院刘万里团队、药学院饶燏团队及北大肿瘤医院丁宁团队联合攻关btk-protac…
2024年8月6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免疫所/生命中心刘万里团队,联合清华大学药学院饶燏团队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丁宁团队携手在《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发表题为“protac技术通过降解btk蛋白缓解自身免疫疾病的炎症反应”(protac for bruton’s tyrosine kinase degradation alleviates inflammation in autoimmune diseases)的论文。该研究通过两类自身免疫疾病小鼠模型并结合一系列体内体外实验展示最新一代btk-protac...
-
13 aug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新泉课题组解析人源白细胞介素-12及其受体复合物的冷冻电镜…
白细胞介素-12(il-12)家族的细胞因子由α亚基(p35、p19和p28)和β亚基(p40和ebi3)构成,具有形成异源二聚体、亚基和信号组分共享的特性。目前在人体内确定的家族成员包括il-12(由p35和p40亚基结合形成)、il-23(由p19和p40亚基结合形成)、il-27(由p28和ebi3亚基结合形成)以及il-35(由p35和ebi3亚基结合形成)(图1)。这些细胞因子主要由不同类型的抗原呈递细胞、调节性t细胞和调节性b细胞产生,作用于t细胞、自然...
-
26 jul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江鹏实验室揭示b细胞生发中心的形成及功能的代谢基础
b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包括分泌病原体特异性抗体等多种免疫效应功能。生发中心(gcs)中的体细胞超突变和b细胞选择可提高抗体对免疫抗原的亲和力和特异性。因此,生发中心(gc)b 细胞对产生 gcs 和长效体液免疫至关重要。虽然关于生发中心(gcs)的调控研究不在少数,且代谢可能影响了b细胞亚群的多样性,但生发中心b细胞(gc b)的形成与功能是否依赖或决定于一种共有的代谢方式,是一个极其令人感兴...
-
25 jul
闫创业与袁亚飞团队揭示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再摄取与抑制的分子基础
去甲肾上腺素 (norepinephrine 或 noradrenaline;ne) 、多巴胺 (dopamine;da)和血清素 (serotonin ;或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 是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着包括运动、激素分泌、奖惩和情绪相关的复杂行为和生理过程。这些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去极化后释放到突触间隙,随后激活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并触发影响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可塑性和各种生理过程的细胞内信号级联。正常生理情况下,从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
-
25 jul
清华大学陈浩东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光抑制植物胚轴负向重力性的新机制
光与重力是核心的物理环境因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都能对重力作出响应。根通常表现出正向重力性,即沿着重力方向向下生长,这有助于植物的固着以及营养与水分的吸收;而茎则通常表现出负向重力性,即背离重力方向向上生长,以便获取光能并进行空气交换。光对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向重力性存在相反的调控作用,它抑制植物胚轴或茎的负向重力性,却促进根的正向重力性。...
-
19 jul
生命学院孙前文团队揭示了植物异染色质染色中心形成的分子及进化机制
组成型异染色质由高度凝聚的染色质组成,通常包括着丝粒和着丝粒周围区域。它在染色质组织、转座子沉默和基因组稳定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多物种中,dna重复序列和转座子(te)在组成型异染色质区域高度富集,并被dna甲基化和抑制性组蛋白修饰所沉默。adcp1是植物基因组中异染色质组蛋白修饰h3k9me2的阅读器,在调控异染色质形成、h3k9me2和chg/chh甲基化维持,以及转座子沉默中发挥关键作用。在间期细胞核中,组成型异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