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成果-凯发k8
-
25 jul
生命是如何启动的?清华大学颉伟实验室和宾夕法尼亚大学richard schultz实验室揭示…
2023年7月17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颉伟研究组与宾夕法尼亚大学 richard m. schultz课题组合作,在《自然》期刊以长文形式报道了题为《obox调控小鼠合子基因组激活以及早期胚胎发育》(obox regulates murine 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 and early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obox家族是调控小鼠合子基因组激活的关键转录因子,为哺乳动物合子基因组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是该领域里的重要突破。受精卵激活自...
-
07 jul
生命学院闫创业课题组揭示gaba转运蛋白gat1的底物转运机制和药物抑制机理
γ-氨基丁酸(gaba)为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在gaba能神经元中,当突触前膜去极化后,内含gaba的突触囊泡将融合到突触前膜,并释放gaba到突触间隙中。随后,gaba会结合突触后膜的gabaa受体,引发cl-内流,使得突触后膜超极化,从而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gaba转运体1(gat1)负责将突触间隙的gaba回收至突触前膜神经元,从而调控下游受体的激活状态。gat1维持着神经系统抑制微环路的稳定,其功能异常会导致多...
-
15 jun
生命学院方晓峰与合作者应邀综述相分离对植物转录和染色质区室化的重要调控作用
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不同成分的区隔和交换对于维持细胞活动的精细调节至关重要。相比有膜细胞器,无膜细胞器(mlo)更为广泛地存在于细胞质、细胞核和许多其他膜细胞器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相分离与很多重要的基础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在基因表达调控、细胞生长发育、信号转导、胁迫响应、细胞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尽管,相分离在转录调控以及染色质结构调控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来自于动物和酵母中的研究,近年来...
-
12 jun
化学系张新荣、张四纯与生命学院刘俊杰实验室合作开发基于grna细胞内甲基化的可调控…
crispr-cas系统作为细菌和古菌抵御外源病毒入侵的适应性免疫系统,因其核酸酶和可编程靶向的特点被开发成基因编辑工具并广泛应用。然而,天然的crispr-cas9、crispr-cas12a等基因编辑工具存在着体内无法在“时间”和“空间”上被精确控制应用的限制,因此研究者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了一系列外源性、可诱导型的crispr-cas基因编辑工具,例如通过蓝光和小分子药物对体内的crispr-cas系统进行“开(on)和关(off)”。但是,这些...
-
12 jun
自私的基因!刘俊杰课题组揭示逆转座子在基因组上跳跃的分子机制
逆转座子是一类可以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在基因组上发生跳跃的dna元件。r2是低等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逆转座子。它们专一性地“寄生”在宿主基因组的28s核糖体dna中,借助宿主基因的启动子,合成自身的mrna和蛋白质并组装形成r2复合物(“复制”过程);r2复合物可再次识别宿主28s核糖体dna上的专一性位点,通过核酸酶(endonuclease, en)结构域切开dna双链,再通过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结构域逆转录...
-
02 jun
隋森芳院士团队在nature上发文揭示核孔复合体转运核糖体前体的分子机制
npc(核孔复合体)是细胞内最庞大、最复杂的分子机器之一,是介导生物大分子进行核质转运的唯一通道,参与细胞内众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其功能的紊乱能够引起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严重的疾病。近年来,通过整合冷冻电镜技术、x射线晶体学、质谱学和人工智能等技术,npc的三维结构正在逐步得到解析。然而,关于其核质转运的分子机制仍然是不清楚的。核糖体是npc转运的最具代表性的生物大分子组装体之一,负责合成生命的基础物质-蛋...
-
25 may
生命学院颉伟组应邀在tibs发表关于增强子激活、失活和沉默的综述
2023年5月21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颉伟课题组在《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期刊发表了题为“activation, decommissioning, and dememorization: enhancers in a life cycle”的综述。
-
16 may
江鹏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肿瘤来源延胡索酸的免疫抑制功能
2023年5月12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江鹏课题组, 与武汉科技大学祝海川课题组和北京大学张新祥课题组合作,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杂志上以article的形式发表了题为“肿瘤细胞来源的延胡索酸抑制肿瘤微环境中cd8 t细胞的抗肿瘤功能”的研究论文。